哈佛国际评论学术写作竞赛(HIR)是由《哈佛国际评论》期刊主办的面向全球9-12年级高中生的学术写作赛事。作为国际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写作平台之一,该竞赛旨在鼓励青年学生深入思考国际事务,并通过严谨的学术写作呈现独到见解。2026赛季的竞赛在赛制设计和主题选择上均有创新,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。
一、赛季安排与时间轴
HIR竞赛面向全球9-12年级在校高中生,不限国籍与学科背景。参赛者可单独参加或两人组队(允许跨校合作)。
2025年HIR秋冬赛季比赛时间,具体时间安排如下(基于美东时间):
报名截止:2025年11月25日(美东时间23:59),2025年11月26日(北京时间11:59)
交稿时间:2026年1月2日(美东时间23:59), 2026年1月3日(北京时间11:59)
晋级决赛的选手将受邀参加线上答辩,最终奖项由文章得分(70%)与答辩表现(30%)加权决定。
二、参赛资格与方式
HIR竞赛面向全球9-12年级高中生,无国籍限制。参赛形式允许个人或2人组队投稿。作品提交需通过官网系统完成,要求以PDF格式匿名提交,文中不得出现姓名、校名等个人信息。
竞赛要求提交对国际事务的原创分析,无学科背景限制。文章需紧密围绕当年公布的指定主题展开论证,2026赛季的主题框架延续了2025年的三大方向。
三、赛事主题深度解析
主题一:全球公域与共享资源治理
该主题聚焦公海、极地、外太空等无主权资源的管理机制。全球公域指的是不受国家控制、属于全人类的资源或领域,共享资源则是跨国界、由多个国家共同使用的资源。参赛者可着眼全球公域和共享资源受国际格局、经济科技发展影响后面临的管理问题,分析现有国际治理框架的效能与挑战。
主题二:变化中的全球秩序与新兴力量
此主题探讨金砖国家、东盟等非传统权力中心对国际规则的重构。新兴大国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领域的迅速崛起,对传统全球秩序构成了挑战。分析可围绕新兴力量在不同领域的表现,及其在挑战现有秩序过程中对全球秩序的改变。
主题三:韧性城市与未来都市
该主题研究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、社会动荡、经济危机等挑战时,能够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的能力。韧性城市具备灵活性、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,参赛者可探讨智能技术如何应对气候灾害与人口压力,研究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。
四、写作指南与评分标准
HIR竞赛要求文章篇幅为800-1200词(不含参考文献),所有事实性陈述必须附权威来源引用。引用格式可采用APA或MLA规范,网络资源需使用超链接嵌入关键词。
评分体系总分55分,从内容深度和表达规范两大维度进行评价。内容深度方面,评分项包括选题关联性、逻辑架构、论据质量和分析创新性。表达规范则关注学术格式、语言精准度和可读性。决赛答辩表现占总分的20%权重。
获奖论文通常具备五大特征:选题切口小但格局大,论证结构采用“矛盾揭示-多维归因-方案推演”的递进模式,表达艺术上注重场景化切入和开放性设问,证据使用上构建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矩阵,避免案例堆砌和对策空泛。
五、参赛流程注意事项
选题策略:选择具有时效性的具体议题,避免过于空泛的话题。优秀选题应能在过去3-6个月内找到相关事件,涉及具体国家或地区,并能引出制度、博弈等政策相关分析。
文章结构:应采用“政策简报”风格而非传统三段式议论文。推荐结构包括现象描述、背景分析、多方立场分析和趋势预测四个部分,每个段落前加清晰小标题,首句明确表达核心观点。
写作风格:强调学术化、非主观表达,禁用“I believe”等第一人称表述。语言应精准克制,避免情绪化表达,多用“可能意味着”“反映出”等中性表述。
证据引用:推荐使用国际组织报告、学术期刊、权威智库研究等高质量来源。引用后需加上解释说明数据的重要性,而非简单堆砌数字。
六、对国内学生的参赛价值
参与HIR竞赛对国内学生具有多重价值。
首先,它是展示学术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高端平台,获奖经历可作为海外升学的重要加分项。
其次,备赛过程能系统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、批判性思维和国际事务分析能力,这些素养对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均有长远益处。
此外,竞赛要求学生从全球视角而非单一国家视角分析问题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国际沟通能力。获奖者还将获得作品在《哈佛国际评论》官网展示的机会,与全球精英学子交流思想,建立有价值的国际联系。
2026赛季HIR竞赛为全球高中生提供了深入探讨国际事务的独特机会。通过参与这一高水平学术活动,学生不仅能提升学术能力,还能培养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感和领导力。建议有意参赛的同学提前规划,深入研读竞赛主题,精心准备选题和论证,严格遵守学术规范,以期在这一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思考与智慧。
HIR竞赛PDF版获奖作品集+备赛书单已整理好,
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免费下载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