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将对2025赛季HIR竞赛的赛程时间轴、参赛规则、主题设置、评分标准及备赛策略进行全面解析,帮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赛事要求并制定有效的备赛计划。
一、2025赛季HIR竞赛赛程时间轴
2025年HIR竞赛延续春季、夏季、秋季/冬季三赛季制,具体安排如下(均为美东时间):
1. 春季赛
中国区报名截止:2025年4月25日
全球提交截止:2025年5月31日
线上答辩与决赛:2025年6月29日
2. 夏季赛
提交截止:2025年8月31日
决赛答辩:2025年10月5日
3. 秋季/冬季赛
提交截止:2026年1月2日
决赛答辩:2026年2月5日
关键提示
晋级决赛的选手需在答辩日完成15分钟全英文演讲与问答,展示研究的创新性与逻辑框架。
非美国参赛者需通过所在国官方渠道注册,中国赛区采用独立报名链接。
二、HIR竞赛参赛规则与形式
1. 参赛资格
对象:全球9-12年级学生,允许1-2人组队(可跨校、跨年级)。
语言:全英文写作,禁用AI工具(如ChatGPT),违者取消资格。
费用:单人/团队统一参赛费(具体金额未公开)。
2. 作品要求
主题范围:围绕国际事务,涵盖能源与环境、公共卫生等16个领域,需从全球视角切入,避免单一国家聚焦。
字数规范:800-1200词(不含图表、数据表),需标注所选主题(A/B/C)。
学术规范:引用需遵循APA/MLA格式,推荐使用联合国报告、权威期刊论文等数据源。
三、2025赛季HIR竞赛主题解析
本届赛事首次将主题从双选扩展至三选一,强化跨学科与全球治理视角:
主题A:全球公域与共享资源管理
核心考点:分析海洋、极地、外太空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机制,结合“公地悲剧”理论批判性评估国际合作成效。
案例参考:北极航道开发争议、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执行困境、国际空间站资源分配模式。
主题B:变化中的全球秩序与新兴力量
核心考点:探讨中国、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,对比历史案例(如日本经济崛起)与当代挑战(如供应链重组)。
评分重点:需运用国际关系理论(如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)进行跨区域比较。
主题C:韧性城市与未来都市
核心考点:研究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,融合技术方案(智能电网)与政策设计(贫民窟改造)。
创新方向:提出“反脆弱”模型,结合新加坡智慧城市、孟买贫民窟改造等案例。
四、HIR竞赛评分标准与奖项设置
1. 评分维度(总分55分)
内容与选题(30分):
主题关联性(5分):紧扣选题,避免泛泛而谈。
逻辑结构(5分):遵循“引言-主体(3-4段)-结论”框架。
论据分析(15分):需引用≥3个权威数据源,并体现批判性思维。
风格与规范(25分):
学术格式(5分):严格遵循AP Style与引用规范。
语言质量(5分):禁用AI生成内容,通过Turnitin等工具检测。
2. 奖项等级
金奖:全球前3%,作品与姓名官网公示,获2年《哈佛国际评论》期刊订阅权。
银奖/铜奖:分别对应全球前10%与前20%,仅公布姓名。
专项奖:包括最佳写作风格奖、社会责任奖等,需在特定维度表现卓越。
五、HIR竞赛备赛策略与学术价值
1. 分阶段规划
选题研究(赛前3个月):
优先选择数据可获取性高的主题(如主题B的供应链案例库丰富)。
使用Stata/Python处理世界银行、IMF公开数据,生成可视化图表。
写作与修订(赛前1个月):
采用“问题-案例-对策”框架(例:以红树林保护分析公地治理)。
通过Grammarly优化语法,确保AI检测分数 < 15%。
答辩模拟(决赛前2周):
制作10页以内PPT,突出研究创新点(如博弈论模型的应用)。
2. 学术价值
升学助力:MIT、牛津等高校在商科/社科申请中高度认可HIR成绩,金奖选手可获推荐信加权。
科研衔接:优秀作品有机会被推荐至国际期刊,晋级者参与联合国青年论坛等高端活动。
HIR竞赛通过主题扩展与评分标准细化,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全球中学生学术写作标杆赛事的地位。参赛者需把握三赛季的时间窗口,结合量化分析与跨文化视角构建研究框架,以提升作品质量与竞争力。
HIR竞赛PDF版获奖作品集+备赛书单已整理好,扫码即可下载⇓